“益生菌时代”的到来是胖子的福音?

减肥话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席。

益生菌总是隔三岔五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各种各样的广告消息中,它是宝宝的“通便利器”,增强抵抗力的“健康法器”,也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减肥神器”。

某电商平台的益生菌商品截图

巧的是, 2020年 欧洲内分泌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ESE) 年会中一项研究显示,饮食干预配合服用益生菌,可以帮助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减重。

关于该研究的相关报道

先别高兴太早。

皮耶蒙特东方大学Flavia Prodam博士和她的团队对100名 肥胖儿童 和青少年(6-18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对象同时接受控制热量的饮食,并随机给予短双歧杆菌BR03和短双歧杆菌B632或安慰剂8周,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补充益生菌对体重、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服用益生菌的儿童,其腰围、体重指数(BMI)下降,胰岛素抵抗减弱,大肠杆菌减少,证明益生菌在饮食限制的同时可能有助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症,并减少未来的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但该研究是使用不同菌株的益生菌混合物,并没有关注单独使用双歧杆菌的效果。

其实,早在2019年第58届欧洲小儿内分泌学会年会上,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按照饮食和运动计划,益生菌可能会有助于肥胖症儿童减重,并降低其未来发生代谢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58届欧洲小儿内分泌学会年会中相关研究报道

肥胖一直都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导致许多危及生命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那益生菌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一度成为诸多学者、协会的研究热点,一度成为商家争相售卖的“减肥王牌”呢?

益生菌知多少?

近年来,益生菌已逐渐被大家熟知,因其具有各种“可能”的保健功能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 [1] 。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说话的方式简单点,就是肥宅(肠道)请了一个家政阿姨(益生菌),把家里收拾了一番(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屋子变得光亮整洁、井井有条(肠道健康)。

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动物及人体实验已表明 [2-3] ,益生菌有多种功效: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过敏反应、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目前,使用最多的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 [1] 。

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4] 明确到:能用于生产保健食品的益生菌有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等。

国内已开发出数百种益生菌产品,包括含益生菌的发酵泡菜、酸奶、乳酪及含有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胶囊、片剂和粉末制剂等。

肠道菌群是导致身体质量增加及能量代谢异常的因素之一。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可促进肥胖,肥胖者腹部脂肪的堆积导致肝脏、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下降 [5] 。

举个例子

拿最常见的双歧杆菌来说,它们是天然肠道微生物组的一部分,有助于预防其他细菌(例如大肠杆菌)的感染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它们释放出名为“短链脂肪酸”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肠道健康和控制饥饿信号中起着重要作用,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影响消化、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从而导致 肥胖 ,甚至出现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很可怕?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一届国际糖尿病前期和代谢综合征”大会上综合了世界各国流行病学、糖尿病学、公共卫生、心血管病学、遗传学、血脂学、营养和代谢病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首次颁布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全球统一的定义:即MS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聚集并常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临床症候群。它是2型糖尿病(T2DM)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 素[6]。

目前为止,MS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明确,但中心性肥胖被认为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 [7],而胰岛素抵抗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8]。

所谓”一胖毁所有”,肥胖导致颜值下降可能是暂时的,但造成的一系列疾病可能是永久的,甚至是致命的!

益生菌对抗代谢综合征能行?

益生菌,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研究 [9] 表明,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高,多形拟杆菌丰度低,但减肥手术后肠道中多形拟杆菌丰度上升,血清谷氨酸浓度下降。

在动物试 验 [10] 中 ,肥胖模型组小鼠中疣微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提高,而拟杆菌门和软壁菌门丰度下降,将肥胖病人的肠道菌群移植至小鼠体内,发现小鼠表现出与肥胖病人相似的症状。以上研究结果暗示,肥胖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具有相关性,通过益生菌制剂干预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从而达到缓解或改善肥胖的目的。

那么,益生菌是如何操作的?

研究证实, 益生菌能减少脂肪吸收并促进脂肪消耗、改善机体炎症状态、进行免疫调节。但 不同的益生菌治疗肥胖的机制不同,基于目前对肥胖发病机制的了解,益生菌可能是通过自身的直接作用、改善肥胖患者体内低度炎症状态及免疫调节来降低肥胖个体的体 重 [11] 。

1

减少脂肪吸收并促进脂肪消耗

研究证明,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发生菌群比例变化,拟杆菌的比例升高而硬壁菌门比例下降。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服用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机体肠道内菌群的比例,也就是说服用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从而导致菌群比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患者体重的变化 [11] 。

2

改善机体炎症状态调节免疫机制

慢性炎症已成为肥胖与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的一类典型特征。

体重超标和肥胖者,通常伴有体内慢性炎症,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身体各种机能出现紊乱。益生菌通过产生抗菌素来强化肠道的屏障功能,通过竞争性排斥等机制,抑制一些炎症反应。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转导在发挥先天免疫应答作用的同时,还能诱导有益细菌的耐受,维持体内平衡。

研究 [12] 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TLR表达活性增强,TLR2或TLR缺乏时,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益生菌进入肠道后,可以缓解宿主慢性炎症的症状,调节肠道菌,降低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循环中脂多糖(LPS)的含量,减少炎症因子,能够有效防治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 [13] 。

另外,脂联素和瘦素是两种参与脂肪组织产生的重要激素。

脂联素具有抗炎效应、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肥胖、 抗糖尿病等作用,可改善外周和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可减少脂肪;瘦素参与多个内分泌腺功能、新陈代谢、能量平衡、血管再生、细胞分化和生长等,其作用在于降低体重、消耗脂肪,减少机体近视,促进能量代谢等 [14] 。

益生菌通过改善脂联素、瘦素等水平,调节宿主肠道微生物,从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 [14] 。

益生菌从此走向“神坛”?

益生菌的热度只增不减。

对于肥胖患者,益生菌确有诸多益处: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肥胖及代谢相关的指标,如腰围、血糖、血脂等。通过使用益生菌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并进一步改善肥胖者肠道内的慢性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肥胖症状,延缓MS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关于益生菌治疗肥胖的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对于益生菌的研究也具有自身局限性,其作用特点仅针对其研究的特定菌株。市面上许多益生菌相关性产业商品,如动物饲料、饮品、膳食补充剂、婴儿配方食品等,经常缺乏对菌株的说明及食用量的建议。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及其制剂引起的安全问题也有报道,当免疫缺陷的患者应用益生菌时,可能会 导致其感染概率增加;此外,益生菌在人体内可能产生一些具有潜在危害性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酶 [15] ......

所以,别把减肥的希望全都寄托在益生菌上,“管住嘴、迈开腿”减下去的肥才更实在、更持久!

参考文献:

1.许宁宁,余梓涵,刁世童,等.益生菌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潜在作用及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9,48(13):2297-2300,2304.

2.WANG Y,APPIAH-KUBI K,LAN T,et a1.PKGⅡ inhibits PDGF-BB triggered biological activities by phosphorylating PDGFRp in gastric cancer cells[J].Cell Biol Int,2018,42(10):1358-1369.

3.CASClOS,FERLAR,D’ANDREA A,et a1.Expression of angiogenic regulators,VEGF and leptin,is regulated by the EGF/P13K/STAT3 pathway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J].J Cell Physiol,2009,221(1):189-194.

4.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04):369-370.

5.袁宵潇, 罗飞宏. 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20, 026(002):346-350.

6.ZIMMET P,MAGLIANO D,MATSUZAWA Y,et a1.The metabolic syndrome: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and a new definition[J].J Atheroscler Thromb,2005,12 (6):295-300.

7.JOO N S,KIM B T,PARK S B,et a1.Different waist circumferences,different metabolic risks in Koreans[J].J Am Board Fam Med,2007,20(3):258.

8.付俊玲,肖新华.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流行病学[J].临床内科杂志,2018(1):5-9.

9.LIU Ruixin, HONG Jie, XU Xiaoqiang, et al. Gut microbiome and serum metabolome alterations in obesity and after weight-loss intervention[J]. Nature Medicine, 2017, 23(7): 859-868.

10.CHEN Yungtsung, YANG Ningsun, LIN Yuchun, et al. A combination of Lactobacillus mali APS1 and dieting improved the efficacy of obesity treatment via manipulating gut microbiome in mic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1): 1-14.

11.方圆圆. 益生菌对儿童肥胖症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 45(2):125-128.

12.Jialal I, Huet BA, Kaur H, et al. Increased Toll-like receptor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J]. Diabetes Care, 2012,35(4):900-904.

13.廖文艳,王豪,周杰,等.益生菌在肥胖及其代谢综合症中的潜在作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8):159-164.

14.张霆.益生菌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8):816-818.

15.刘卓群,马亚楠,闻德亮等.益生菌,益生元对肥胖的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9):1096-1101.





在线咨询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1871905725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营养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医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码